居家辦公沒效率?打造讓你宅在家也能專注的空間
現在WFH成為新型的工作趨勢,當住家成為辦公室,工作的效率到底是提升還是降低?你的空間有跟著調整嗎?當工作環境與生活空間共享,我們就需要更精準的規劃與引導。
本篇文章將從室內設計的角度出發,分享如何打造一個能提升專注力,又保有舒適度的居家辦公空間。不論你是哪一種類型的使用者(單身貴族、夫妻或小家庭等)都能找到適合自己的方式。最後也會補充,如果無法重新裝潢,該如何透過軟裝或小型改造快速應急,讓空間即刻升級。
|打造居家工作區的第一步:劃出你的專注界線|
明確分區,才能切換「上下班模式」
居家辦公最常見的問題,是工作與休息的界線不夠清楚,難以真正進入心流狀態。又或是感覺無時無刻都在工作,落入不休息也不專注的惡性循環。
從室內設計的角度來看,當工作與生活共享同一個屋簷下,「切換感」就成為空間規劃的核心。這不只是為了讓空間好看,更重要的是能讓人隨著場域的不同,自然地進入對的狀態。
因此,在開始規劃空間之前,請先問問自己:「理想中的居家工作空間是什麼樣子?」是希望一個不受打擾的獨立角落?還是能兼顧家人互動的彈性場域?釐清自己的生活習慣和空間需求,清楚劃分工作區、休息區與生活區,才能真正實踐work-life balance。
完美的居家工作區,從打好空間基底開始
相較於一般書房,居家辦公空間使用頻率高、使用時間更長,通常一待就是好幾個小時。因此我們通常會建議,從空間選位開始著手,為工作區打下良好的基礎條件,是所有規劃的起點。
如果是單人工作空間,建議至少預留3坪以上的面積;若希望容納雙人座位、沙發或是小型會議桌,則可考慮擴充至5 坪以上,讓工作區保有足夠的彈性與餘裕。
.第一個重要條件,是良好的隔音品質。不論是鄰居的生活聲響、街道噪音,還是家人走動說話的聲音,都可能在你開會、剪片或寫報告時造成分心。除了優先避開聲源集中的區域、也可以透過門窗強化、牆體吸音等方式,提升隔音效果,都是設計上不可忽略的第一步。
.第二個關鍵,是網路與電源組態。若你的工作仰賴即時傳檔、遠端協作或線上會議,請務必在裝潢初期就確認路由器與插座的位置,避免未來臨時拉線,造成使用上的不便。
當然,別忘了自然光與通風的重要性。即便工作區不直接靠窗,也建議選擇空氣流通、光線均勻的位置,能有效減少疲倦感,維持專注力。
這些構成了所謂的「空間基底」。當這些條件一一到位,後續的收納設計、照明規劃與動線組態,才能發揮加乘作用。
|順手拿、輕鬆收:打造流暢的工作動線|
如果每次找資料都要東翻西找、動不動就撞到椅子或櫃子,不只工作效率受影響,更會成為日復一日的煩躁來源。 我們通常會從使用習慣出發,盤點哪些物品是「每天都會用到」、哪些則屬於「偶爾使用」。像是筆記本、文具用品、滑鼠、充電線,應該安排在隨手可得的位置;而不常使用的備品、資料或設備,則可以歸位在視線外的抽屜或櫃體,達到視覺清爽與收納完整的平衡。
在〈光軸〉的設計案例中,我們以屋主的實際工作需求為基礎,打造了一整面從牆面延伸至書桌的整合式立面櫃,讓所有檔案、線材、設備各就其位,屋主只需轉身或拉開抽屜,就能快速取用日常所需,讓整體動線更流暢、工作節奏更集中。
除了收納本身,動線規劃也必須同步考量:
桌椅後方理想狀態需保留100~120公分,能自在移動起立轉身。
主動線走道寬度應達 90~120公分,例如通往門口的通道;而牆邊次動線則建議 保留 70~90公分,避免空間壓迫感與卡頓。
同時,也不能忽略插座數量與組態位置的規劃。建議在初期就預留足夠插座,以免日後拉線或加裝延長線破壞整體整潔與動線:
建議至少組態 6 組插座,包含電腦主機、筆電、檯燈、列印機、手機充電與備用孔位。
插座應依設備實際擺放位置分散組態,避免集中在單一牆面。建議電腦主機旁預留備用插座,以因應未來擴充需求。
桌下牆面插座設在離地30公分高度,適合固定式設備供電、延長線整合
桌上插座建議高度約為90公分,可依個人使用習慣整合Type C 或USB快充,方便接筆電、檯燈、平板等設備。
收納與動線絕非單獨存在,而是環環相扣的使用體驗設計。從「東西放哪裡」「人怎麼走」「電怎麼接」開始,才能真正讓空間為你的工作加分。
|亮度夠、角度對:用照明設計營造專注氛圍|
再怎麼整齊有序的桌面,若燈光不足或刺眼,都會讓人難以長時間專注。
照明規劃可分為三個層次:環境照明、任務照明和重點照明。環境照明負責打亮整個空間,避免空間昏暗導致疲憊;任務照明則聚焦在桌面或螢幕區域,提供足夠亮度與對比,避免眼睛過度用力;重點照明則是在滿足功能需求之餘,為空間帶入層次感與情緒氛圍。
以下是參照ISO/CIE 8995-1:2025 –Light and lighting後,針對室內工作場所的照明設計建議:
自然採光是第一選擇:桌面最好盡量靠窗擺放,但不直接背光或逆光,避免陽光直射或3C螢幕反光;若採光不理想,也能透過白色或淺色牆面幫助反射,提升整體亮度。
環境照明:建議使用300~500Lux亮度,利用嵌燈、吸頂燈或燈軌,打造均勻柔和的主光源,讓空間維持整體亮度不偏暗。色溫可設定在 4000K~5000K,提供更清晰的視覺環境,有助於穩定專注力。
任務照明:建議使用亮度750~1000Lux,色溫4000K~5000K,利用可調整的檯燈或是可均勻照亮桌面的燈具,補足閱讀或書寫時的照明。
重點照明:建議使用低藍光光源、色溫 2700K~3000K,適合用來聚焦視線、凸顯特定物件,像是畫作、雕塑或裝飾擺件。這類燈光不以照亮整體空間為目的,而是透過集中、角度可調的光線,塑造空間層次感與烘托藝術作品的細節與質感。
若空間同時用於放鬆:建議搭配一組約 3000K 的暖光源,透過牆面投射或間接燈光,協助情緒緩和與模式切換。
不同光源的開關組合搭配,幫助自己切換「工作模式」與「放鬆模式」:像是早上開啟檯燈與高亮度照明,提醒自己準備進入專注狀態;下班後只留下局部小燈或暖光間接照明,讓空間回歸放鬆與陪伴的氛圍。這種光線上的節奏調整,會讓長時間待在同一空間裡的你,心理與行為都更容易找到平衡。
如果你平常就習慣在固定時段開燈、關燈,也可以考慮導入智慧燈具,透過情境設定與定時調整,自動幫你完成這些日常切換。想知道怎麼節能照明與永續空間概念也可以參考America’s Energy Dominance
想更瞭解如何運用?可以延伸閱讀之前分享過的文章:👉 智能隱於形,奢華見於心
|桌椅尺寸挑選攻略:找到真正適合你的搭配下餘裕|
當你每天都得在家工作好幾個小時,桌椅的選擇就不只是「能用」而已。每個人的身高、體型與工作習慣不同,適合的尺寸自然也會有所差異。以下幾個原則可以協助你找到適合自己的搭配:
桌子尺寸怎麼挑?寬度、深度與高度都要考量
適合多數辦公需求的桌面比例為6:4。尺寸至少120 x 80公分的桌款,適合單螢幕使用與日常書寫。若你經常需要操作雙螢幕、擺放筆電、滑鼠、平板或參考資料,建議選擇140 x 90公分以上的桌款,確保動線與操作空間都充足,不會感到侷促。
桌面高度一般建議在 70~75 公分,適合身高約 160~180 公分的使用者。但實際仍應以坐下後的手肘角度為準,手肘自然呈 90 度、雙肩放鬆為佳。
如果工作需要長期久坐時,推薦選用可調高度的升降桌。根據醫學建議,長時間維持單一姿勢對身體並不友善,而升降桌能讓我們依需求自由切換站姿與坐姿,不僅有助於血液循環、提升專注力,也能有效減輕腰部壓力、緩解肩頸痠痛等常見的久坐不適。
椅子尺寸怎麼挑?重點是「坐得久不疲勞」
不一定要選人體工學椅,但至少椅面高度應讓你坐下時雙腳能自然平貼地面、膝蓋呈 90 度角,避免壓迫腿部,並且椅背高度與支撐性符合個人習慣,有腰部支撐的設計能大幅減少久坐疲勞。
椅面尺寸(深度與寬度)應符合你的身形,不過大、不過小,才不會影響坐姿或活動彈性。
💡 想更準確找到適合自己的桌椅尺寸?
你可以使用這個免費工具,輸入自己的身高,自動算出理想的桌椅高度:👉 Ergotron Workspace Planner
|用軟裝與小改造,彈性打造你的工作空間|
暫時無法大規模裝修但又有在WFH的需求?沒關係!你還是可以延續「空間基底」、「收納動線」、「照明組態」與「桌椅搭配」等概念,從軟裝與小改造著手,逐步打造更順手的工作環境。
例如:
改變工作桌位置,靠近採光佳、通風好的區域,提升整體舒適度。
搭配活動式收納推車、層架,改善收納動線,減少桌面雜亂。
導入智慧燈泡,搭配可移動式燈具(落地燈、桌燈),依時段自動切換上下班情境。
利用香氛、音響或植物綠化,透過嗅覺與聽覺建立儀式感,讓專注與放鬆能自然切換。
這些小幅度改造門檻低,能精準改善日常使用體驗,並作為觀察自身使用習慣的切入點。雖不是大刀闊斧,但讓空間隨著你的使用節奏慢慢成形,也是一種成熟的設計思維。若未來想升級空間,與室內設計師討論時會更清楚自己的需求與偏好。
FAQ:居家辦公與專注空間常見問題解答
-
A1:提升居家辦公專注力的關鍵在於建立明確的界線和習慣。您可以設定固定的工作時間與休息時間,穿著近似於外出上班的服裝來營造儀式感,並將工作區域與休息區域明確劃分。此外,使用番茄工作法等時間管理技巧,並定時遠離數位設備,也有助於維持專注。
-
A2:即使空間有限,也能創造專屬辦公區。您可以利用牆面深度設計壁掛式書桌、將閒置角落改造為工作站,或選擇多功能家具(如帶有抽屜的餐桌)。重要的是,這個區域應盡量避免家人頻繁走動,並保持整潔,營造心境上的專屬感。
-
A3:除了符合人體工學的書桌椅外,理想的居家辦公環境還需充足的自然光或均勻照明,以減少眼睛疲勞;穩定的網路連線;以及一個能有效管理線材的解決方案。此外,適量的綠色植物、個人化裝飾也能提升工作情緒和空間舒適度。
-
A4:減少噪音干擾可以從多方面著手。您可以選擇位於家中較安靜角落的空間作為辦公區;使用隔音效果較好的窗簾、地毯或軟裝來吸收聲音;考量安裝隔音門;或者,也可以使用抗噪耳機來創造個人專屬的安靜環境。
-
A5:居家辦公空間的收納應以「分類清楚」和「隨手可得」為原則。檔案和文具可採用分層抽屜或檔案盒收納;善用垂直空間,如壁掛層板或洞洞板;並定期整理桌面,將非工作相關物品移出視線範圍。隱藏式收納櫃也是保持視覺整潔的有效方式。
不是家變成了辦公室,而是生活與工作真正融合。
如果你也在找一個能專注、也能放鬆的空間,有空間設計需求嗎?
讓我們幫你 Make It Work!